“產能過剩”這個老頑疾被開出了規模化、具體化整治的“藥方”。
為積極穩妥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指導其他產能過剩行業的化解工作,國務院近日印發 《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規劃未來五年化解產能過剩的“路線圖”。
《指導意見》確定了當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8項主要任務,并在企業兼并重組方面明確多項任務和政策。根據行業特點,《指導意見》還專門針對五個行業提出了分業施策的具體意見。
強調市場作用:給已有存量一條出路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底,中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
《指導意見》根據行業特點,分別提出了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分業施策意見,并確定了當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8項主要任務:一是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二是全面清理整頓已建成的違規產能,加強規范和準入管理。三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能有序退出。四是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五是努力開拓國內有效需求,著力改善需求結構。六是鞏固擴大國際市場,拓展對外投資合作。七是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企業管理創新,增強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八是創新政府管理,營造公平環境,完善市場機制,建立長效機制。
《指導意見》還提出了化解產能過剩的硬性任務,2015年年底前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明確的有序退出目標,無疑有利于督促地方政府主動調整地方產業結構,對產能擴張采取有力的制約手段。
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表示,此次《指導意見》的理念,有三個“突出”。第一,突出地方政府的作用。在處理違規產能、遏制盲目擴張中,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第二,突出市場的力量。此次的《指導意見》更加依靠市場,即通過市場調整和優化違規存量。第三,突出長效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建議,化解這一輪產能過剩,一定要標本兼治,要堅持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的原則。第一,化解產能過剩要和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相結合。第二,化解產能過剩要和生產布局優化相結合。第三,化解產能過剩要和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相結合。
馮飛指出,過剩產能多集中在中低端,高端產能卻供不應求。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應當引導企業積極進行技術改造,把資金投向產業鏈中供不應求的那一段。此外,我國生產力布局還不甚合理,一些資源密集型產業過于集中在某一地區,遠遠突破了該地區的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能力。
馮飛還表示,“實際上,我們很多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比國際合理水平并不低多少,但由于產業組織結構太不合理,企業數量過多、過散,競爭手段過于單一,主要是靠價格戰,這造成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不利于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危害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化解產能過剩過程中,要推動兼并重組,從而優化產業組織結構。”
行業企業積極擁護
此次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體現了國家整治落后產能的信心和決心,也得到了企業的擁護和支持。
安徽力霸動力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長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過去幾年中,傳統汽車配件商、鋰電池原材料企業、民營汽車生產商等都看到了巨大的商機,都在大規模進入動力鋰電池行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聚集,各地方政府也將鋰電池作為大力扶植的產業,鼓勵國企和民企進入。
“可是現在,很多電池廠已經面臨產能過剩閑置的問題了,產能增長起來了,可是需求并沒有跟著增長起來,實際上,低水平重復建設是鋰電池的頑癥所在,有效產能不足,過于分散、不成規模。”徐長家說。
廈門大卓品玻璃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林國輝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尤其是平板玻璃產業的過剩這兩年很嚴重,成為了行業的常態,期盼能以這次《指導意見》作為深度的整治要求來慢慢緩解和化解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
寧波銘遠船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卓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船舶行業的重點不在于遏制新進產能,而在于消化已有產能。因為既有的企業已經很多,產能已經嚴重過剩,最近兩年以來船舶利潤下降,進入行業的已經很少。“很希望這次能在《指導意見》的牽引下,在政府適度引導下,船舶行業根據自身特點優勝劣汰,共同讓船舶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水泥行業要加快修訂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并鼓勵綜合利用廢渣發展高標號水泥和滿足海洋、港口等需要的特種水泥等新產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水泥企業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是個老話題了,無序競爭、產品低端是現狀。這次《指導意見》的出臺,把水泥行業作為重點化解過剩產能的行業來對待,不光是政府部門,作為企業來講,任重而道遠,特別是發展高標號水泥和特種水泥新產品,將作為我們企業今后的研發和市場營銷重點。”
廣東省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教授認為,從中長期發展來看,化解產能過剩除了要引導企業有序退出之外,還要盡快地淘汰落后產能,要把市場化考量作為衡量標準,穩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既要做好宏觀調控,又要做好政府職能部門公共服務理念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