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一季度消費市場運行情況。發言人沈丹陽稱,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出口延續了去年年底以來的企穩回升勢頭,說明穩定外貿政策的措施的成效在繼續的顯現。當然,近期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加快,歐洲經濟穩定性有所增強,日本、印度、巴西等國家經濟出現改善的跡象,國際市場需求總體略有好轉。因此,中國外貿出口回升勢頭也得益于世界經濟的溫和復蘇。
最近,商務部對全國1900家重點外貿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盡管外需不振,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仍然對企業擴大出口形成制約,但目前企業出口訂單確實出現了回升,出口信心比前一時期有所恢復。比如調查顯示3月份出口訂單金額比上月有增長的企業占到我們所調查的1900家企業總體的38.7%,這是自2012年4月以來首次超過35%(這個調查已經持續若干年,有比較的)。出口訂單下降的企業占到21.2%,自2012年7月以來首次低于25%。受此影響,3月份企業出口信心指數達到108.7,重返臨界線以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已經從1、2月份的48.5、47.3,躍升到50.9,重回臨界線以上。這也是13個月以來最大的升幅。
商務部調查還顯示,短期訂單的反彈和大企業訂單增長也帶動了出口增長,3月份短期訂單增長企業占到35.3%,貿易規模超過1億美元大企業中出口訂單金額占42.7%。剛才得到了有關廣交會的數據,廣交會到會客商數和前幾天出口成交情況比上一屆秋交會有所上升,但是比去年春交會還是略有下降,無論是到會客商數還是成交數。
說到全年的出口形勢,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雖然出口出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但是外需不振、成本上升、貿易環境不佳“三座大山”還在那里,影響出口穩定的因素還存在,所以形勢還不容樂觀。從商務部掌握的情況看,3月份認為外需不振影響出口的企業仍高達77%,認為成本上升影響出口的企業占55.7%。在去年有21個國家對我發起77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涉案金額增長73%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又有12個國家對我發起22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因此,有31%的企業認為市場競爭和貿易摩擦加劇影響了出口,這些不利因素更多地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出口,使中小企業出口訂單狀況仍然比較疲弱。根據商務部的調查,3月份貿易規模小于5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中,出口訂單金額增長的僅占22.9%,訂單增長的企業在中小企業中所占比重僅比上月回升4.8個百分點,低于總體升幅9.6個百分點。總體來看,由于世界經濟復蘇基礎還不牢固,新的增長動力遠未形成,企業仍然面臨著有效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諸多困難,我國外貿出口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錯綜復雜。
我們判斷今后一段時間外需不穩定、訂單短期化的現象還會存在,并且因此增加月度出口數據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就是說,可能看到這個月出口比較快的增長,到下個月又降下來了,這種波動和我們現在外需不穩定和訂單短期化都有很大的關系。
此外,關于剛才談到的有分析人士認為出口統計數據質疑的問題,我們已經注意到這個情況,并且我們和海關總署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分析。有關初步調查分析的情況,在4月10日海關總署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已經有此做了回應。接下來,商務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深入地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