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油消費量不斷上漲,供應缺口也在擴大,但民營企業進口限制一直存在。2013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再次提議,取消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限制。
2012年,中國汽油總消費量為9600萬噸;2013年消費量預計將超1億噸,加之產量可能減少,工商聯預計全年將出現至少1200萬噸的供應缺口。即使取消四五百萬噸的出口,中國仍將有700-800萬噸汽油缺口。
目前的狀況是:4 家國有石油企業具有成品油進出口貿易權,國營貿易沒有數量限制;非國營貿易的進口資質和配額,都在管制范圍內,且只能進口燃料油。
每年,由商務部下達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和只能進口燃料油的品種限定。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企業則沒有限制。結果是中石油、中石化等近幾年紛紛采取原油和燃料油配比搭售方式,向地方煉化企業提供原油和銷售燃料油,壟斷地位不斷增強。
作為非公經濟商會組織,全國工商聯再次建議,允許具有成品油進口資格的民營企業在配額內自行進口包括汽油、柴油在內的一切成品油。同時完善各地石油交易中心,活躍流通、保障供應。
去年,全國工商聯也曾建議向民營企業放寬原油、成品油的進口,使民營企業能更加平等地參與競爭。時任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曾表示,逐步放開石油進口限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有利于降低石油采購成本。
石油行業壟斷問題一直為外界所詬病,改革一直停滯不前。在2013年提案中,全國工商聯再次指責國有石油企業,通過非市場手段擠壓了非國營企業生存空間,違背了市場經濟公平原則,使社會總福利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