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核電旗下中核武漢與福清核電聯合研發的華龍一號數字孿生電廠創新成果在福清核電站陸續亮相,其中包括三維數字孿生系統、反應堆在線仿真系統和核電廠智能診斷及預測分析系統,標志著數字孿生技術在核電數字化轉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華龍一號孿生電廠人機界面
2022年,中核武漢、福清核電開啟華龍一號數字孿生系統的研發,該系統依托基于模擬機的高精度系統設備模型和三維輕量化實景模型,依靠工業互聯網平臺(DHP)、安全生產管理系統(ASP-1)、時序數據庫等關鍵技術平臺和軟件,實現物理電廠到孿生電廠的數據貫通及業務交互,形成可信的驗證環境及模型資產,支撐操作預演、運行優化以及方案驗證等電廠智慧運維應用。
數字孿生技術以其對目標實體的精確數字化表達和數據驅動的同步融合能力,為核電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通過與數字運行規程、維修規程、工作票、工單和流程圖等的深度集成,優化操作流程,還提升決策支持的智能化水平,機組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得到顯著提升。
據悉,華龍一號數字孿生示范系統將在2025年完成所有示范應用系統上線,初步形成核電廠智慧運維支持系統。中國核電將持續推進華龍一號數字孿生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應用拓展,為核電行業的智能化帶來創新性變革,助力核電數字化轉型。
7月15日15時30分,中核機械工程成功完成了徐大堡核電3號機組定子的卸船與運輸任務,為后續各項工程節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定子總重約515噸,項目團隊采用了兩臺DG450/125t-48m固定橋式起重機,以及600噸平衡梁和180噸鋼絲繩進行卸船作業,有效克服了設備重量過重和吊點間距過大的難點。在索具掛設過程中,吊車司機和起重指揮默契配合,精準操控,通過運用多種輔助機械成功解決了船體在卸船過程中出現向后傾斜等問題,整個卸船過程僅耗時1個小時且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