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烏爾姆亥姆霍茲研究所和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正在共同開發基于鎂的儲能技術。鎂電池是歐盟“展望2020”科研計劃下的項目(E-MAGIC),歐盟為此已投資超過650萬歐元,匯集了歐洲10個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未來該項目如取得成功,將有望替代現有的鋰離子電池。
鎂電池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具有更多優點。據烏爾姆亥姆霍茲研究所副主任、該項目負責人馬克西米利·費希特內教授介紹,鎂是后鋰戰略重要候選材料之一,鎂作為陽極材料,允許有較高的能量密度,鎂電池比鋰離子電池儲能效率更高、更便宜、更安全,“鎂電池的廣泛可用性,對推動電動汽車和分布式儲能技術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烏爾姆亥姆霍茲研究所與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以及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等合作E-MAGIC項目,開展鎂電池電化學概念的研究和設計。烏爾姆亥姆霍茲研究所科學家希望幫助合作伙伴了解材料層面的障礙和挑戰,并找到解決當前障礙的新方法。
負責協調固態化學研究的趙志榮博士介紹說,鎂電池面臨的特殊挑戰是使用壽命,這是目前需要重點攻關的內容。但鎂電池確實有許多吸引人的特性,例如,鎂陽極不會形成樹枝狀晶體,電極上的這種電化學沉積物可在鋰離子電池中形成針狀結構,引起干擾甚至短路,而鎂沒有類似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使用金屬形式的鎂,直接使用金屬鎂可以增加電池的存儲容量,提高電池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