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試點項目于6月25日在中國完成,分兩階段推進。第一階段,上海齊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船對船(STS)方式,將25.44公噸捕集的二氧化碳從“MV Ever Top”號集裝箱船轉移至“Dejin 26”號接收船。隨后,二氧化碳被卸載至浙江省舟山市碼頭的油罐車上。第二階段,GCMD牽頭將捕獲的二氧化碳運輸2000公里,最終抵達由Greenore與包頭鋼鐵公司合資的工廠,用于生產低碳碳酸鈣,這是綠色建筑材料的關鍵成分。
項目匯聚了多方力量,包括長榮海運、德金航運、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海事局、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上海海關和上海邊檢等。GCMD計劃開展生命周期評估(LCA)研究,量化溫室氣體排放,并與挪威船級社DNV合作,對減排聲明進行第三方驗證。GCMD首席執行官Lynn Loo教授指出:“此次試點項目展示了船上捕集的二氧化碳如何融入循環經濟,通過生命周期評估,我們正在量化整個價值鏈的氣候影響。”Greenore高級副總裁Tracy Chen也表示,該項目完善了碳價值鏈,未來液態二氧化碳可在當地利用和封存,支持航運業向凈零排放轉型。
作為首創嘗試,項目揭示了船上碳捕獲可擴展實施的具體挑戰,如捕獲二氧化碳的分類問題。GCMD與合作伙伴成功將二氧化碳重新指定為“危險貨物”,允許其用作工業原料。此外,GCMD的研究還發現,在混凝土生產中使用捕獲的二氧化碳減排效果顯著,同時,用生物燃料替代傳統燃料可進一步降低排放。盡管船上碳捕集技術潛力巨大,但仍面臨成本、經常性額外費用等挑戰。GCMD等機構正通過進一步研發降低成本,推動技術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