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貴陽市委、市政府日前在京聯合舉行“西部地區發展瓶頸問題破解研討會”。來自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等專家與貴陽市有關領導及國企代表進行對話交流,商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破解發展瓶頸。
專家認為,貴陽是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西南交通樞紐,要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為抓手,以生態文明引領綠色經濟。貴陽作為全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深度融合,為城市發展開辟綠色產業空間,促進了城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共同繁榮。
生態建設一直是貴陽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李軍說,“十一五”期間,貴陽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2%,空氣質量96%以上優良率,飲用水源等環境指標也明顯改善。將生態文明建設滲透到經濟、文化、社會、政治建設等方面,打的是特色牌、生態牌和生態文明牌,也找到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切入點和總抓手。
貴陽現代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科技、教育、文化也相對落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西部“洼地”。專家對此分析認為,貴陽要揚長避短,實施生態優勢發展戰略,把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本地實際的最佳結合點。要堅持推廣綠色低碳技術,構建綠色經濟尤其是現代綠色產業體系,推行綠色生活和消費方式,強化綠色管理、考核和支撐體系。近年來,貴陽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和建生態文明城市的戰略,按照“傳統產業高端化、特色產業集團化、高新產業規模化”的要求,以產業園區建設、優勢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培育為重點,加快推進新興工業化發展。特別是突出特色優勢產業,重點打造了十大重點工業園區,形成了以裝備制造、鋁及鋁加工、現代藥業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聚集發展為支撐的現代綠色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