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張坤民說,低碳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有內在的需求。
大家知道,英國的工業革命在19世紀對世界起了很大的影響,既有物質財富的增長,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多年前,一份雜志上有這么一幅漫畫,死亡問:“你到底要錢還是要命?”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說,你到底是要單純的GDP,還是要大家有一個比較好的環境。
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最大威脅。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十分關注氣候變化對世界和中國的影響、所應采取的對策和為此進行的全球博弈。 2006年末,中國發表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首次明確了中國要走低碳經濟之路。 2007年公布的《“十一五”國家環境保護規劃》中,也特別提到了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二氧化碳問題,突破了“九五”、“十五”規劃中的污染物總量控制的范圍,國際反應很好。
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節能,我們國家在2007年頒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現在各省區也有方案,科技部等10個部門有專項行動。國家發改委還頒布了核電的中長期規劃,我們還在利用煤層氣,這個煤層氣項目很有成效,去年世界銀行提供了8000萬美元的貸款支持這個項目。很多的城市在開展燃料、電池的新能源研究,這些能源需要很多投資,據估計,將需要3.7萬億美元的投資。所以,低碳經濟對于中國確實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機遇,2007年9月的APEC會上胡錦濤主席講了發展低碳經濟,在2008年又提了低碳經濟,去年再次提出了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循環經濟確實使得我們的資源可以利用,也可以提供就業崗位。
所以,走低碳發展道路,是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現在一些國際機構和我們國內的機構,都在熱情搞低碳城市的試點。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綠色北京及德州召開世界太陽能大會等等舉措,都是我們發展生態經濟的舉措。
采用低碳經濟的戰略應對氣候變化,如果能在我國深入實施,許多環境與發展問題都可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