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5日至16日,中國低碳經濟合作項目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廣州培訓班在廣州市廣州大廈正式舉辦。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組織下,來自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所、中國農科院可持續發展所、中國林科院生態所、中國環科院氣候影響中心的專家為來自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海南和上海7省、直轄市的分管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官員、相關領域研究學者及行業專家從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畜牧業、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及廢棄物處理幾方面詳細講解了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的方方面面。會議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徐華清研究員主持,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孫翠華副司長、廣東省發改委魯修祿副主任、能源基金會低碳項目主管胡敏女士到會并分別致開幕辭。
孫翠華副司長在開幕致辭中為大家講解了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的背景、重要性及其下一步工作重點。她指出,針對國務院提出的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首先需要進行指標分解,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工作,為此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計算本省溫室氣體排放量。今天舉辦的培訓班就是針對此項工作開展的能力建設活動,各省要增強能力,學會自己計算,而且計算方法要統一,否則沒有可比性。這樣還可以為各省正在開展的“十二五”規劃的制定提供基礎素材,為各省減排目標的制定提供技術支撐。希望每位參會代表能夠在本次培訓班上先把基本方法學會學好。
魯修祿副主任代表廣東省發改委致開幕辭和歡迎辭,并介紹了廣東省的發展情況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相關的主要方面。魯副主任強調,針對國家提出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減低40-45%的目標,各地都在對調整產業結構進行探索,力圖實現盡快轉變發展模式,對此廣東省顯得尤為迫切。今后,廣東省不但要在已擁有的先進技術基礎上繼續開展對非化石能源的探索,還要在機制體制方面,通過對金融與市場方面的探索與研究,通過對指標進行分解來確實促進碳排放強度的降低,促進廣東省的產業調整。希望國家層面能夠對廣東有進一步的支持。
能源基金會胡敏女士在致辭中表示能源基金會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到一系列有關低碳發展的項目工作中來。清單編制是這一系列工作中的核心工作,能夠為幫助地方省份更好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今后,能源基金會希望能夠參與中國更多的活動。
隨后,徐華清研究員介紹了本次培訓的內容和目的,總結了我國第一次和第二次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編制經驗,闡述了推進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的重要意義,希望通過培訓和交流逐步確立規范、統一的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方法,建立各省(市、自治區)的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隊伍。
整個培訓課程包括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以及城市廢棄物處理共五個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朱松麗副研究員從清單概述、燃料燃燒活動、逃逸排放和清單報告格式四個部分介紹了省級能源部門清單編制過程,清華大學蘇明山副教授分12個行業全面介紹了工業生產過程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機理、排放源界定、活動水平和排放因子獲得途徑等,中國農科院董紅敏研究員、中科院大氣所韓圣慧副研究員和張穩副研究員為大家詳細講解了農業部門的畜牧業甲烷及氧化亞氮、農田氧化亞氮和稻田甲烷排放清單,中國林科院朱建華副研究員從清單編制方法和應用舉例兩部分向學員講授了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部門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過程,中國環科院馬占云博士介紹了廢棄物處理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的相關內容。
培訓還安排二十分鐘左右的交流互動,學員就關注的問題與授課專家進行討論。本次培訓班討論較多的問題是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組織形式與部門清單之間以及部門清單內部有無交叉重復計算問題。會后主辦方就本次培訓的成效進行了問卷調查和信息反饋,以便進一步總結、完善后續的培訓教材、授課方式和組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