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傍晚,國務院發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目標和舉措都非常明確具體。方案從稅費、融資、人工和物流等方面提出了8大舉措,在措施落實上部委聯動。可以預計隨著工作方案的落地和實施,必能切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全面激活經濟潛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利于中國經濟企穩和穩定健康發展。
在目標任務上,方案提出,經過1—2年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具體包括稅費負擔合理降低,融資成本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人工成本上漲得到合理控制,能源成本進一步降低和物流成本較大幅度降低。對于降成本的具體目標,方案寫得非常明確,這既有利于工作推進,又能確保工作的可執行和考核評估。
在降低成本的原則方面,方案不僅僅是為降成本而降成本,而是更注重堅持全面系統推進和抓住關鍵環節相結合。全面推進降成本工作,制定可操作、可落地、可檢查的系統性政策措施。堅持解決當前問題與著眼長遠發展相結合。堅持支持企業發展與實現優勝劣汰相結合。堅持降低外部成本與企業內部挖潛相結合。堅持降低企業成本與提高供給質量相結合。
針對各界普遍關注中國企業的稅負問題,此次方案提出合理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包括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修訂完善節能環保專用設備稅收優惠目錄。擴大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取消減免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小微企業免征范圍。
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國經濟面臨的老問題和難題,方案提出了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例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穩妥推進民營銀行設立,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合理擴大債券市場規模。完善證券交易所市場股權融資功能,規范新三板發展,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理擴大債券發行規模,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等。
在經濟持續放緩之時,制度性成本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的阻礙,所以方案還提出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加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來降低企業維權成本。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合理降低服務收費標準。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減輕企業負擔。
在合理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方面,方案提出的具體舉措包括,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采取綜合措施補充資金缺口。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規范和階段性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完善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健全勞動力市場體系。降低勞動力自由流動成本,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方案提出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加快推進能源領域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2017年基本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管制,形成充分競爭的機制,使能源價格充分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提高價格靈活性。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合理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加快實施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等。完善土地供應制度,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隨著實體經濟和企業對物流需求的增加,大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也成為方案的一大要求。方案提出,改善物流業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運輸新業態。健全現代物流標準體系,強化物流標準實施,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等產業聯動發展。合理確定公路運輸收費標準,規范公路收費管理和監督執法。堅決查處各種亂收費行為,堅決杜絕亂罰款、“以罰代管”等行為等。
在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上,方案表示,推進實體經濟經營性資產證券化,開展投貸聯動試點支持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支持重點企業資金周轉,多方籌資清償拖欠工程款。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減少資金占用。加強資金清欠,化解企業債務鏈風險。
不僅如此,方案除了從外部為實體企業降低成本,還鼓勵引導企業內部挖潛,通過管理創新和精益生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降低成本;加強先進技術推廣,鼓勵企業加強目標成本管理。
在具體舉措的落實上,方案將各個任務分解到不同的部委,每條措施由什么部門牽頭,有哪些部門參與,很明確清晰。為了落實降成本工作,方案還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包括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支持創新活動,發揮“互聯網+”作用,利用兩個市場,降低監管成本和改善公共服務等等。
此外,方案建立了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協調和對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并適時評估總結和推廣經驗。在2017年3月底前進行一次政策落實情況及效果評估,從2017年起,每年年中報送一次政策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