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去年全年投資的表現并不算搶眼,但作為穩增長的主要“催化劑”,投資的受關注程度始終沒有降低。在去年促投資穩增長“組合拳”全面發力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昨日表示,今年將繼續擴大有效投資,保持有效投資力度,并著力補齊發展中的短板。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逾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創下自2000年以來的新低。盡管數據表現不佳,但國家發改委表示,去年促投資穩增長仍然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通過修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目錄使得絕大多數的境外投資項目改為在線備案;加快推進了七大類重大工程包建設;成立PPP項目庫,發布了總投資4萬多億元的PPP項目等等。
在業內看來,盡管投資占GDP的比重已經越來越低,但投資對于穩定經濟增長仍然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國家發改委也表示,今年將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并提出了7個重點的工作方向。包括繼續發揮專項建設基金、政府投資項目儲備的作用,推進簡政放權及重大項目建設等等。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投資的重點完全落在了“有效”二字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過去許多投資行為純粹是為了刺激經濟,并且許多刺激都只是暫時性的,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成負擔和拖累。“現在強調的有效投資更多地是要瞄準短板領域,讓投資有所回報,讓百姓獲得收益。”該人士表示。
國家發改委也表示,今年會切實加大投入加快補齊短板。特別是要著力改變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生產能力不高的現狀,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速度,培育發展先進新興產業和業態等等。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峰此前也強調,增加有效投資要把握好現階段經濟特征。比如現階段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發展路徑已經走到了盡頭,涉及綠色發展的投資就將迎來利好期。此外,投資還應該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利用投資帶動創新,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