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居民收入“跑贏”GDP;同時,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進一步收窄。專家指出,我國居民收入增長、收入結構優化將為我國的供給側改革增添動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而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6.9%;另外,2015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1.4%。業內人士指出,居民收入相對于GDP、物價“跑”得更快,意味著居民的錢袋子購買力更強。
同時,居民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為12459元、3956元、1740元、3812元;較2014年分別上漲了9.1%、6%、9.6%、11.2%。財產凈收入及轉移凈收入增速快于工資性收入及經營凈收入,顯示出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進一步提升。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介紹,“轉移凈收入”對應的轉移支付保障對于社會中低收入群體來說至關重要。這項增速較快也說明社會中低收入群體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正進一步縮?。簲祿@示,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延續了自2008年以來基尼系數不斷收窄的趨勢,也創出自2003年以來的新低值。
專家指出,基尼系數是衡量居民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其經濟含義是指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在現實生活中,基尼系數一般是0到1之間的值,值越大,說明收入分配越不平衡,值越小,說明居民貧富差距越小。
的確,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也即是說,當前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這也使得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縮小0.02。
另外,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為五組,記者根據統計局數據統計計算得出,相比起2014年,低收入組人均收入的增幅約10%,增速最高;而高收入組人均收入增幅為7%,增速最低。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權衡評價,未來5年,我國將使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國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減少貧困,這更是對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最為直接的貢獻。
業內人士指出,居民收入增長、收入結構優化對“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2016中國的結構性改革經濟學人上海圓桌會議”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潘英麗指出,居民收入及實際購買力得到提升,就會愿意消費、愿意出門旅游,從經濟學的角度,就是總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擴大。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15-2016)》也指出,我國居民海外旅游購物和海外代購的快速增長主要反映了國內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有效供給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這也是供給側改革將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之一。隨著居民收入增長,老百姓對商品、服務要求的不斷提升,這將進一步倒逼國內企業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實現產業升級。
同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從宏觀經濟的視角,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需要居民收入增長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