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當地時間23號,第三屆天然氣輸出國論壇首腦會議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8個國家領導人參加了會議,探討世界天然氣市場的相關問題。
不過,全球媒體的聚焦點,顯然不是天然氣。普京當天還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以及伊朗總統魯哈尼進行會晤,這是2007年普京出席在伊朗舉行的里海沿岸國家首腦峰會之后,時隔8年,首次訪問伊朗。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德黑蘭表示,普京與哈梅內伊會談超出了預計時間,“持續一個半小時以上”。“期間雙方就建設性問題進行了討論”。
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抵達伊朗后,從機場直接前去拜會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哈梅內伊在會談中表示,伊朗歡迎更多地同俄羅斯拓展雙邊、地區和國際的合作。他贊賞俄羅斯在地區問題尤其是敘利亞問題上發揮的影響,由于美國在本地區給所有的國家和民族尤其是伊朗和俄羅斯帶來了危害,一定要通過智慧和緊密的合作來阻止美國。除核問題外,伊朗不會同美國進行任何談判。美國在敘利亞的長期計劃是力求主導敘利亞,然后擴大自己的控制領域,但關于敘利亞問題的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有這個國家的人民和當局的同意才可以繼續進行,正在敘利亞犯罪的恐怖主義如果不能清除,將會蔓延到中亞地區。普京表示,伊朗是俄羅斯安全可靠的盟友,兩國關系在技術,航空航天和先進科技領域發展迅速,俄羅斯愿意更多地同伊朗在安全問題和解決地區和世界危機上進行合作。兩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立場非常接近,敘利亞危機的解決只能通過政治解決,這個國家人民的投票、各個族群的訴求才是可以接受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這個國家的人民,不能代替他們來決定敘利亞政權的組成和總統的命運。普京還強調,將繼續對敘利亞的恐怖主義組織發動進攻,德黑蘭和莫斯科在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上進行合作是非常急迫的,那些世界上主張民主的人是無法反對敘利亞選舉的。會談結束后,普京將俄羅斯最古老的古蘭經作為禮物贈送給了哈梅內伊。
伊朗地處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間,南北連接波斯灣和里海,它的戰略的位置非常重要。俄羅斯是唯一與伊朗保持著核合作的國家。普京此前曾經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并反對西方國家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
就在23日當天,俄羅斯官方宣布,普京已簽署文件,解除俄羅斯向伊朗提供濃縮鈾設備的禁令。普京同時還表示,俄羅斯和伊朗應展開合作,推動敘利亞危機的政治解決。
普京說,敘利亞的未來只能通過選舉方式決定,任何其他國家都不能將自身意愿強加于敘利亞,那些呼吁“敘利亞民主”的國家不能無視敘利亞人民的選票。
哈梅內伊則說,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提升了俄羅斯的地區和國際地位。如果敘利亞的恐怖分子不得到遏制,他們的破壞力將蔓延至中亞及全世界。美國堅持要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趕下臺,是美國中東政策的致命漏洞。
普京在德黑蘭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面了兩個小時,哈梅內伊贊賞俄羅斯在敘利亞單方的有效的角色,并指美國的政策對伊朗及俄羅斯都是威脅,兩國應加強合作關系。哈梅內伊并指,敘利亞總統巴塞爾透過全國選舉上臺,美方不能漠視敘利亞人民的選擇。
中東局勢變數從生的今天,俄羅斯和伊朗的握手,強化了政治外交再平衡的砝碼。普京為什么選在現在和哈梅內伊會面,會給未來的中東乃至世界局勢帶來哪些影響,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認為:這次會面是俄羅斯方面一手促成的。
李紹先說,這次會面實際上有點勉強,應該是俄羅斯方面主動所為,其實俄羅斯現在非常需要。從伊核協議7月14號正式簽署之后,他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就一直謀求訪問伊朗,雖然俄伊關系一直在升溫,或者說俄、伊關系一直不錯,包括在整個伊朗受到核制裁的時期。實際上伊朗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賴俄羅斯,所以雙方關系應該說是不錯的。但是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從俄、伊的現實關系看,伊朗還是對俄羅斯有戒備行為的。所以在伊核協議簽署之后,俄羅斯普京謀求進一步拉進和伊朗的關系,或者謀求訪問伊朗,一直未果。現在利用天然氣國家峰會,普京借這個機會去德黑蘭,俄羅斯顯然是有所用心的。
李紹先分析說,普京到訪德黑蘭,和伊朗領導人進行會面,可以同時達到多種戰略目的,其中同時涵蓋了經濟合作和外交關系
李紹先認為在這個時候訪問伊朗一舉多得。首先伊核協議簽署以后,伊朗出現了巨大的機會,俄羅斯當然想進入。其二,俄羅斯9月30號在敘利亞出手了,眾所周知,俄羅斯和敘利亞、伊拉克、伊朗有一個四國的情報機制,其實是一個小的雛形“聯盟”,所以在這個時候訪問伊朗,俄羅斯進一步擴大它的戰果,說明這個戰果還是政治層面的,當然這是俄羅斯也是非常需要的。第三,俄羅斯無論是在敘利亞進行干預還是其他的一系列外交活動,其實最大的目標就是要緩解它由于烏克蘭危機收回了克里米亞之后和西方關系和歐洲關系和美國的關系陷入僵局,受到制裁的窘境。伊朗現在影響力明顯上升,特別是在今天動蕩的中東,普京和伊朗的領袖們會見當然加重俄羅斯的份量,俄羅斯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俄羅斯和伊朗的關系加溫,對于中東反恐和敘利亞問題解決來說,代表著一種新的方向和趨勢。李紹先認為,未來世界各主要大國很可能會在如何解決敘利亞問題上逐漸趨向一致。
俄羅斯在敘利亞出手、在巴黎的系列暴恐案之后,國際社會正在趨向一致,在逐漸形成共識。這個共識就是意識敘利亞危機只能政治解決,要想遏制和消滅IS,沒有敘利亞危機的解決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巴塞爾政權的去留問題上,現在幾方國家還在糾纏。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和伊朗是有共同利益的,伊朗是有求于俄羅斯的,正是由于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以及后來事態的發展,導致了一些敘利亞問題上的主要國家不得不接受伊朗的加入,這就是維也納外長會議伊朗出現的正式的場合,這是幾年來的第一次。所以現在形成了以美國歐洲還有本地區的一些國家為一方仍然在堅持巴塞爾政權,以俄羅斯像伊朗這樣的一些國家為一方的認為首先消滅IS兩種觀點。敘利亞未來的政權需要敘利亞人民自己決定。未來由于IS大敵當前,由于國際反恐的緊迫性,各方面可能在擱置巴塞爾去留問題的情況下,在推進敘利亞危機解決這個進程上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