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將從改革開放前30年的高速增長降到中速增長,明年GDP增速可能會降到7%左右。”
在12月5日舉辦的財新中國改革橫琴論壇上,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產業(yè)海外發(fā)展和規(guī)劃協(xié)會會長張國寶作出上述預測,并表示,“這是個大概率事件”。
張國寶今年70歲,2003年出任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2008年大部制改革時,64歲的張國寶出任國家能源局首任局長。他主導了中國最重要的三大改革:電力體制改革、民航體制改革和電信體制改革。
張國寶感嘆與15年前相比,珠海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曾經參與過珠海機場的項目,并表示這在當時是珠三角對機場重復建設的典型,經常受到批判。但現(xiàn)在珠海機場的年吞吐量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很快要達到每年500萬人次。
“人的思想經常滯后于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張國寶說,“基礎設施建設要適當超前”。
中國之前30年的高速發(fā)展,都是靠土地、人力資源等要素的巨大投入換來的,現(xiàn)在已經很難要求國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保持過去那么大的投入,資金和要素的投入都將受到比較大的制約。
張國寶以自己曾經主管過的能源領域為例,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他透露,中國過去經常面臨電力短缺的困擾,中國今年電力增速明顯下降,8月份還出現(xiàn)了一個月的電力負增長,“這個是原來沒有過的。”
根據中電聯(lián)公布的《2014年1-10月份電力運行簡況》,受中國全社會用電量低速增長影響,火電發(fā)電量連續(xù)4個月同比下降,其中10月份共有20個省份出現(xiàn)負增長。中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876小時,同比下降235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1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同比下降。
張國寶稱,中國過去的勞動力紅利和土地紅利都在逐漸消失,今后的持續(xù)增長將主要依靠改革的紅利。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經濟領域的很多制度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集中審批的色彩在某些領域依然很濃。本屆政府已經加大了簡政放權的力度,這項改革依然需要持續(xù)深化。
張國寶認為,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戰(zhàn)階段。比如國企改革、利率自由化、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價格改革、財稅改革等等,“都是攻堅戰(zhàn)、都是硬骨頭,但每一個改革取得的成功,都會讓中國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