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民投終于在上海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個被外界稱為民營版“中投”,從醞釀到成立,用時不足一年,中民投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人們關注。
報道顯示,中民投業務將分為金融控股和產業整合兩大板塊。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中民投并未從金融角度率先發力,而是選擇鋼鐵、光伏、船舶等目前產能較為過剩的行業展開公司業務,這讓外界對中民投的抄底行為頗有質疑。
據了解,方大集團、德龍鋼鐵集團、建龍集團、川威集團等四家民營鋼鐵公司作為中民投并購和投資整合的平臺,其中兩家已身陷各自的麻煩之中,而且中民投的并購也并不順利,如德龍鋼鐵在海鑫鋼鐵的重組中就遭遇挫折。
押注過剩產能行業
8月16日,中民投掛牌前夕,公司第一屆董事局辦公會第三次會議在韓國濟州島舉行,明確了中民投產融控股集團的整體戰略,公司管理架構和業務模式浮出水面。
中民投總裁李懷珍介紹,中民投選擇了構建強有力的總公司、專業化的子公司的組織模式。組建過程中,籌備組曾研究了國內外集團控股公司的各類模式,包括日本商社、JP摩根和國內一些著名公司等。
據悉,中民投總公司以做精為主線,重點是戰略管控、整體把握,人數會比較少,但是管控會較為有力;業務都放在子公司,通過整體戰略的把控,子公司充分體現總公司的戰略,發揮獨立市場主體的作用。
這種雙層的公司管理架構,其成敗的關鍵在于總公司和子公司要構建科學、有效的管控體系和風險隔離。李懷珍坦言:“管得太死不行,太松也不行,要靠文化、現代企業制度來管控。”
中民投計劃設立九大標準化的子公司,分別是中民新能源、中民鋼鐵聯盟、中民礦業物流、中民嘉業、中民物業、中民國際通航、中民國際、中民資本、中民歐洲資本。第一家批五到六家子公司相繼成立,中民國際通航和中民新能源的相關業務,已率先啟動。
選擇過剩產能行業整合,是中民投業務的切入點,未來構建產業板塊和金融板塊相互依托、國內和國外業務有效互動。產業投資作為財務投資,金融投資為戰略投資,經過5年-7年的發展,形成產融結合的金控集團。
縱觀國內產業發展的總體格局,中國目前正面臨最為嚴峻的產業轉型重任。部分行業供過于求的矛盾極為突出,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近日,工信部發布了第二批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的名單,這進一步凸顯了化解過剩產能的決心。
以鋼鐵行業為例,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行業已經連續11個季度虧損,產能利用率不足80%。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斷言,這是中國鋼鐵行業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艱難的時期。
在外界看來,中民投另辟蹊徑,選擇產能過剩產業為切入點,可能最終吃力不討好,不但掙不了錢,反而自己栽進去。對此,董文標不以為然:“這是富礦,也是一個窗口期,很多人還沒有發現他的價值。”
根據設想,中民投將通過設立中民鋼鐵聯盟、中民礦業物流兩個平臺,打造民營鋼鐵行業的聯合體,聯合十幾家民營鋼鐵企業成立中民礦業物流集團,降低鐵礦石成本,改善鋼鐵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和資產流動性水平,以此整合民營鋼鐵行業。
中國鋼鐵行業民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相比國有鋼鐵企業,民企在技術、環保、規模等層面都較為落后。李新創認為,中國鋼行業經歷數量的粗放擴張后,現在到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中民投參與鋼鐵行業整合,需要對行業特殊性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若想成功,需要跨過四道難關。
四道難關,道道致命。以環保達標來說,明年1月1日,新環保法將開始實施,其標準之高、懲罰之格均屬史無前例,目前民營鋼鐵保護投入標準,與新要求相去甚遠,增加投資,意味著企業經營虧損再度放大。再如鋼鐵行業所牽涉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涉及地方稅收、就業和社會穩定等敏感環節,整合并購往往因此無果而終。
據了解,中民投籌備期間,曾極力邀復星集團入股,尤其在鋼鐵行業整合領域,對方曾進行過深入探討,但復星最終選擇放棄,放棄的原因是不看好中民投過剩產業整合的總體思路。
產業整合是中國經濟發展繞不開的難題,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尋找最優路徑,亦并非易事。
一位長期參與鋼鐵行業政策制定和設計的人士表示,鋼鐵行業的整合強調強強聯合,至少也應該是強弱聯合,但是中民投提出的思路是弱弱聯合,那更沒有競爭優勢了。他反問道:管理弱、人才弱、技術弱、環保常年不達標、經營不規范,弱弱聯合如何提升競爭力?
對上述中民投鋼鐵行業整合的宏大設想,董文標則表示:“我非常有信心。”
中民投推進產業整合的九家標準化公司,大多聚焦于產能過剩行業,對于這些行業的整合升級,中民投的自信來自哪里?其中的商業模式又是怎樣的?
董文標說,“以光伏行業整合來說,中民新能源注冊資本大約80億元,商業模式和其他企業有很大不同。我們回答好三個問題:第一做什么;第二怎么做,第三誰來做。
做什么?中民投做光伏行業就做電站,這是與其他公司所不同的。具體是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自己建,第二條腿是兼并收購。更重要的是改進技術,把蓄電做起來,這個世界難題打通了,光伏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未來只做電站,不考慮往上游走,不做光伏制造,而是采購產品。
怎么做?我們的商業模式不一樣,這體現在專業性上。我們建設電廠會設立專業公司,采購制造、生產電力、運行維護是完全分開的專業化公司。
誰來做?我們是花錢買團隊,選擇電站這個領域國內最好的隊伍,把它買過來,發揮規模優勢和制度優勢。
這其中有兩個關鍵。一個是降低財務成本,來解決利潤生成能力。光伏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如果融資成本太高,便很難盈利。
第二就是通過技術革命,降低成本。而技術革命需要大量的投資,這是一般公司很難做到的,只有像中民投這樣的大型公司,才能在技術革命方面加大投資力度。”
抄底過剩行業令人費解
從獲悉的資料來看,中民投業務將分為金融控股和產業整合兩大板塊。讓人意外的是,中民投并未從金融角度率先發力,而是選擇鋼鐵、光伏、船舶等目前產能較為過剩的行業展開公司業務,這讓外界對中民投的抄底行為頗有質疑。
盡管在中民投對未來版圖的描述中稱將打造金融全牌照特色的控股集團,但董文標對此表示,金融全牌照只是一個未來方向,目前公司暫時未開展金融業務。
而和金融業務相比,中民投在產業板塊動作迅速,部分平臺已經搭建完畢。據公開報道,中民投選擇了4家民營鋼鐵公司作為行業整合平臺,鋼鐵板塊已經進入了先期階段。
中民投的政府和銀行背景也部分業內人士對其整合能力充滿信心,“中民投在政策、信貸方面會比較有優勢,現在也是鋼鐵業整合的最佳時機,很多企業都有主動被整合的需求。”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稱。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實現利潤74.80億元,同比增加42.76億元;銷售利潤率僅為0.41%,同比提高0.23個百分點。值得說明的是,鋼鐵行業的盈利主要靠非鋼產業,鋼鐵主業已經連續11個季度虧損。
盡管行業存在整合的需要和可能,但是中民投順利整合鋼鐵行業似乎并不容易。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分析,鋼鐵行業整合涉及了地方政府,比如稅收利益分配等,為此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支持,“靠完全市場化的方法實現整合不太現實”。
張琳認為,就行業整合來說,還需要具體看中民投主要投資方向。盈利好的鋼企本身有較好的盈利能力,是否愿意被整合存在不確定性,需看鋼企會把哪一部分業務板塊拿出來整合;而整合生存困難的鋼企,對投資回報而言,意義不大。
除了鋼鐵,在產業整合方面,“整合、運營光伏發電項目”也被中民投作為一個切入點,意欲打造頗具規模的清潔能源提供商。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表示,光伏行業當前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雖然面臨著諸多市場風險,但是國家層面的扶持政策會逐漸完善落實,信貸政策和補貼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光伏電站的盈利能力,進而帶動行業從下游向上游全面回暖。
不過,市場所顯露的回暖跡象并不足以讓中民投的版圖布局就此樂觀。任寧浩提醒,光伏業上中游產能過剩現象依然嚴峻,若盲目涉足多晶硅和組件業務,光伏業務反而可能成為中民投的累贅。
暫不論“抄底”過剩產業的風險,產業先于金融布局的思路也讓市場疑惑。市場亦有觀點指出,中民投率先整合過剩行業產能的做法容易得到政府部門支持,對中民投來說,為打造金融產業融資平臺獲取相關批準,在未來進行資源整合獲得國家方面的政策傾向或許是更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