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形勢閃耀新亮點
穩中有進
新常態下,增長速度雖然放緩,但發展質量卻上了一個臺階。隨著資本、土地等要素供給下降,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較少的服務業脫穎而出,產業結構將不斷優化;隨著要素價格上漲、儲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資增速放緩,消費需求持續較快增長,需求結構將不斷優化;隨著城鎮化提速、產業轉移,城鄉區域結構將不斷優化;隨著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力資源稀缺性凸顯,收入分配結構也將不斷優化。這些新常態下的新特征、新趨勢在上半年已全面顯現。經濟運行“穩”字當頭,穩中有進。7.4%的增速雖有所放緩,在世界上仍是一枝獨秀;與此同時,結構調整“進”在其中:第三產業比重持續提升、消費貢獻率不斷上揚、東中西部發展更趨協調、居民收入占比繼續上升。“穩中有進”,正成為中國經濟巨輪的新姿態。
調控創新
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這就要求我們在宏觀調控上既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憂患心”,又堅持戰略思維,徹底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保持“平常心”。另一方面,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從過去的傳統粗放轉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這就要求我們在宏觀調控上將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半年,黨中央、國務院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不搞強刺激、大調整,而是堅持區間調控,調控定力更強;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堅持定向調控,抓住經濟結構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噴灌”“滴灌”,調控發力更準;不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堅持“統籌調控”,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通盤考慮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與促進經濟提質增效,調控效力更久。“調控創新”,正成為中國經濟巨輪的新舵盤。
改革紅利
新常態下,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更為迫切,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補上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市場體系不完善、企業改革不徹底等體制機制“短板”。上半年,堅定不移地下好改革先手棋。簡政放權改革大刀闊斧,財稅改革、價格改革、國企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好戲連連,改革紅利繼續釋放,經濟發展后勁增強。“全面改革”,正成為中國經濟巨輪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