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以及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都表現不佳,持續疲軟經濟數據表明我國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未來我國依然存在進一步放松政策以及加大財政投入的空間。
“數據整體較差已經是早有預期的,但是市場對投資數據還是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因為之前政府多次給市場信號稱,要加大鐵路、棚改等基建投資,但公布的數據看,投資也表現不佳。”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師周浩對大智慧通訊社指出,“總體來看,經濟還沒完全企穩,還在下行,沒有見底。”
周浩并指出,稍早前高頻數據發電量4月增速只有4%左右,這個已經表明工業增加值等數據不行了。“總得來說國內去杠桿化還沒完成,還得繼續。房地產市場疲軟還會繼續拖累經濟,短期之內還不會有很大的改善。”
統計局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9%,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3%;
“剔除掉春節(影響)的幾個月,消費增速是過去10年的最低;投資增速則創2002年以來最低,近幾個月投資都沒看到任何反彈,不知新開工項目情況如何。”澳新銀行周浩稱,估計上半年GDP(增速)到不了7.5%。
“上周五通脹數據表現不佳,實際上就已反映了經濟運行的疲弱局面。”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胡月曉也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工業消費基本維持平穩,加上投資回落,經濟運行整體呈現了偏軟的態勢!“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的維持仍然要靠投資,但投資結構的改變,會帶來單位投資資本形成的提高。微觀經濟運行困難和宏觀增長平穩延續的組合格局將延續。”
統計局新聞稿并稱,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6.4%,較1-3月回落0.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7.9%,降幅擴大5.6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9%,銷售額下降7.8%。
民生宏觀團隊最新觀點稱,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高負債成本通過居民中長期貸款影響了房地產銷售,房地產銷售下行滯后沖擊到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地產投資的下行難以通過基建投資有效對沖。
不過華融證券研究院副總經理馬茲暉就指出,數據雖然略差但還沒有太差,而且從樂觀的視角來看,就是經濟沒有加速下滑,基本上可以排除硬著陸。
微刺激還需進一步加碼,政策還需進一步放松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短期數據出來不一定說明問題,央行逆周期調節都是微調,在目前的情況下,國務院明確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輕易采取所謂“大規模刺激”政策。
而周小川此番言論也打消了市場對央行近期可能降準的預期,但央行也在今年以來首次未進行400億3個月央票的到期續作,顯示在當前經濟衰退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進行適度微調,維穩意圖逐漸明顯。
由于經濟未見起色,而央行等高層繼續強調不會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但是對于基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微刺激,還是抱有很大的關注。
申萬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就指出,“4月出口小幅反彈,內需疲弱,經濟低迷走勢延續。在當前格局下,預計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繼續維持較為寬松格局。”
除了出臺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外,還出臺了棚戶區改造、小微企業減稅、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穩外貿等政策,李慧勇稱,“我們預計穩增長政策還將在改革、調結構和民生領域繼續出臺其他政策。”
對于后續政策,民生宏觀團隊稱,實體長端融資成本維持高位導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偏弱,預計央行會加大公開市場投放力度,維持穩定的短端流動性預期,或直接通過定向流動性寬松的方式降低特定領域的融資成本。
但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師周浩的看法則更為“激進”,他認為,政策還是偏向放松,因為這樣才能帶來反彈。個人傾向,政策放松力度除非很大,不然這些定向(扶持)措施可能只會延緩經濟下行速度,而不會扭轉趨勢,不會有很明顯的效果。
“在放松政策的時點上越快越好,初期應該是降準,但光降準可能不足以扭轉經濟頹勢。沒刺激的話,經濟增速或維持在7.0%左右。”周浩說。
而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胡月曉甚至認為,微觀困難的局面使得經濟運行中風險暴露上升,風險管理和保增長的需要,未來降息的概率要大于降準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