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溫和回升0.1個百分點,預示制造業總體平穩向好。但多位專家對一季度宏觀經濟不看好,預計GDP增速在7.3%左右,經濟下行壓力不容忽視。
一季度中國GDP增速預計在7.3%左右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上午接受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采訪表示,3月PMI回升屬于季節性回升,而且回升力度較弱,如果季調以后可能要低于1、2月份。他認為,1、2月份工業增加值等宏觀數據差得超出預期,3月份工業增加值會略微回升,“但整個一季度不會太好,預計GDP增速在7.3%”。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介紹,預測一季度GDP增速為7.3%,低于此前7.5%的預測。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同意預計一季度GDP僅為7.3%,另外,由于去年二季度基數較低,以及今年一季度資金流動性比較寬松起促進影響,預計二季度GDP增速略微回升至7.4%。
1~2月,中國多個宏觀數據均創歷史新低: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創下13年最低水平(17.9%);房地產開發投資創下5年最低水平(1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創下近5年最低水平(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則創下3年最低水平(1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全年回落2.8個百分點(9.4%)。
二季度政府將著力加大基建等穩增長措施,同時繼續促改革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認為一季度7.3%的經濟增速“還可以”,“只要不跌破7%的底線并保證就業,二季度經濟增速可以繼續放緩。”今天上午公布的PMI月度報告顯示,3月中國從業人員指數最近4個月以來首現回升,其中小企業從業人員指數回升最為明顯。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認為,目前政府在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比較多,預計未來在第三產業、消費等方面也會加大力度;在促改革方面,則有增加民間投資、利率市場化等。對于過剩產能,該壓縮的要繼續壓縮,不能像以前出臺一些不符合市場需求的刺激措施。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PMI解讀稿稱,綜合前三個月的PMI指數表現來看,1、2月份回落,3月份有所回升,生產、新訂單等主要指數均在50%以上,數據波動也在正常范圍之內,顯示今年我國經濟運行開局平緩,但仍處在“合理區間”。
不過,解讀稿同時強調,“下行壓力仍不容忽視”。3月份PMI指數回升偏弱,尤其是新訂單指數回升力度明顯不足,回升僅有0.1個百分點,往年同期回升幅度平均為3.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而上周公布的3月匯豐PMI初值顯示為48.1%,創下八個月以來新低,且連續三個月處于萎縮區間。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今年穩增長政策可能在4月推出。根據穩增長政策出臺的歷史背景分析,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領導人調研、座談了解經濟形勢;第二,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各項政策;第三,部委積極落實推進相關政策。預計今年的穩增長政策可能比前兩年更早,4月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前是“重要時間窗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主任張永軍對大智慧通訊社分析,針對經濟速度下降,預計政府接下來會和去年一樣出臺微調政策,如通過加大財政來加快鐵路、保障房、棚戶區等在建項目的推進。他認為,短期來看,“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投資需求不足是導致一季度經濟乏力的主要原因,消費還較好。二季度經濟能否有起色主要還是有賴出口、投資是否能得到改善。
朱振鑫預計,二季度中央政府不會出臺刺激政策,更多是“盤活存量”。徐高也認為,未來政府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繼續托底,但是否出臺穩增長或刺激政策,仍有待觀察,預計二季度回升到7.5%以上。
上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遼寧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強調,“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大智慧通訊社獲悉,明天(4月2日)國務院將召開常務會議。
4月16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將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