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國內首個走出去智庫(CGG,China Going Global)在京舉辦首次“中國走出去投資并購論壇”。來自CGG智庫平臺四大機構的50位專家,和近百名致力于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高管層一起,共同探討“CEO應該知道的事兒”,以幫助中國企業掌握和駕馭國際市場游戲規則,規避風險的同時實現價值最大化。
經濟增速影響對外并購
在中信證券投資銀行委員會主席德地立人看來,中國“走出去”面臨的挑戰除了對國外法律法規和商務情況不了解、境內審批時間過長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國恐怖論”的影響。“中國發展速度太快了,這影響著自己的對外并購問題。”
“我們花了很多錢,卻沒有收獲到足夠的信任和尊重。”據藍色光標CEO趙文權介紹,他們曾調查過39個國家,僅有19個國家對中國的態度為“積極”,盡管中國的經濟實力日益雄厚,只有39%的國家視中國為合作伙伴。“這里的本質是一個信用問題。”
CGG走出去智庫由中信證券、信永中和會計事務所、中倫律師事務所、藍色光標傳播集團四大機構組成。致力于中國走出去企業在戰略、金融、財務、法律、品牌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據悉,相關的系列叢書和官方網站也都已正式發布。
對外并購三大趨勢
據CGG智庫首席法律專家、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國際顧問呂立山介紹,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保持上升,在130個國家和地區有大額投資。其中投資最熱門的國家分別為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和印尼。據預測,到2015年前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將達到1500億美元,對外投資金額將超過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金額。
德地立人詳細介紹了中國過去幾年的并購交易情況。從2007—2013年,中國“走出去”的并購交易總額達2369億美元,其中能源類并購項目占總交易額的40%;而同時期“走進來”的并購交易總金額為925億美元,金融業占比40%,但數量上僅占3%,這也說明金融業并購交易單一體量較大。
在他看來,未來中國“走出去”并購會出現三大趨勢:能源資源仍是“走出去”的主導行業;技術類、品牌類并購交易占比會上升;基金在跨境交易過程中會越來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