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平穩運行,天然氣價格調整穩步實施,核電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進一步規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失時機地推進成品油、天然氣、電力、水資源等重點領域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從“探路”走向“提速”,既保障了市場的穩定供應,激發了市場活力,又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推動了經濟轉型。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
回顧2013年,我國在價格改革中堅持更多地還權于市場,使價格信號與市場供求關系緊密結合,并通過價格變動調節市場供給和需求。
今年3月,備受關注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浮出水面。新定價機制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并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這一調整使成品油價格更靈敏地反映了國際油價變化和國內市場供求情況,“該漲就漲、該跌就跌”,往年油價上調前排隊加油的現象逐漸消失了。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談道,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有效抑制了市場投機和無風險套利行為,避免或減少了長期以來成品油價格漲快跌慢或漲多跌少的現象。
在成品油價格機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煤炭、天然氣和電力等領域也按照市場化的方向加快改革步伐。
去年底,我國取消了重點合同煤,實現了煤炭價格“雙軌制”的并軌,標志著煤炭價格將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在天然氣領域,今年6月,國家出臺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建立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并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適當調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認為,更加尊重市場規律,使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是以市場化為導向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應有之義。
利用價格杠桿促轉型
多年來,由于我國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沒有理順,資源價格未能充分考慮生態補償等成本因素,導致資源價格偏低,供求關系無法通過價格得到正確體現,導致工業企業生產方式過于粗放,造成部分行業領域產能盲目擴張,資源要素遭受極大浪費。
今年6月,我國調整和規范銷售電價分類結構,對商業用戶實行與大工業用電同價的優惠政策。這有利于減輕服務業的用電成本,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和優化產業結構。
不久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差別電價是主動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減排和經濟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研究差別化電價政策。今后的價格制定中,將就不同的高耗能(電)產業提出有針對性的電價政策;對同一行業內的不同企業實行不同的加價標準,以促進企業提升技術,降低電耗,淘汰落后。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出臺了成品油質量升級的價格政策,實行優質優價、污染者付費原則,激勵煉油企業加快產品質量的升級改造;加大污染排放管理,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促進排污收費改革,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提高各種經濟活動主體減少排放的積極性。
專家表示,在經濟轉型中,以資源價格改革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導向、調節、保障、服務功能,有利于構建促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價格引導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和發展方式轉變。
充分考慮百姓承受力
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減緩價格改革對群眾生活的影響,我國在價格改革中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原則,充分考慮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創新性地推出和完善居民階梯價格制度,實行資源價格按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區分定價體系。
“保證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資源性產品價格相對穩定,這是價格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說,階梯價格制度就是要保證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水、電、天然氣等價格相對穩定。對于超過基本需求的資源消耗部分,則更多依靠市場調節機制,以抑制過度消費。
記者了解到,我國各地在階梯水價、電價、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中都能立足基本國情和科學發展要求,保障80%以上的城鄉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用電、用氣價格保持穩定,絕大多數居民沒有因為改革而增加基本生活負擔。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實施居民階梯電價制度,50%的城市正在推行階梯水價制度,居民階梯氣價制度正在研究制定中。此外,在成品油價格改革中還利用特別收益金等,對城市公交、農村客運、農林漁業和暫未調價的出租車行業發放補貼。
有關專家指出,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避免在價格改革中“一刀切”,在引導全社會形成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同時,也將使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受益,這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政策大勢
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
——摘自《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網議
@劉滿平:要抓緊深化生產資料領域市場機制的改革,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的作用,加快建立能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及環境治理成本的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尤其是要適當提高重要資源性產品資源稅稅率和礦產資源補償費標準,促進能源資源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
@周大地:價格改革的主要方向,不在于企業本身行為,而在于政府如何管理價格。當下價格改革面臨的主要壓力,不是來自能源生產企業經營效率低導致的產品成本過高,而是價格水平過低。在生態文明建設仍有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現在的價格仍會鼓勵許多不值得鼓勵的甚至是浪費性的消費。
@肖耿:我覺得價格改革影響最大的是生態環境。環境污染問題其實質是產權界定問題,當你生產一個工業產品的時候,忘記了它同時還生產了一個附帶品,這個附帶品就是廢氣廢水。誰有權利排污,誰來治理廢氣廢水,這些都需要加以界定。界定清楚之后,其他剩下的事情就好解決了。
@呂廷杰:電信行業價格改革將是一場盈利模式的變革,更多地向民營資本開放是大勢所趨。“反向收費”可實現差異化定價,但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郭劍英:推進價格改革的核心是讓供求發揮更大的調節作用,使價格能夠真正由市場供求決定。同時,價格信號反過來又能夠引導市場供求,價格上漲刺激生產者增加供給,同時抑制一些不合理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