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市場關注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昨日出爐。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6%。其中,二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7.5%,符合此前市場的預期。
“主要指標仍處在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昨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這樣概括中國經濟上半年的形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分析指出,二季度GDP增速并沒有到“跌破底線”的程度。但下半年經濟增速目前還不甚明朗,主要取決于企業在轉模式上取得的成效和進展狀況。
對于二季度GDP增速回落的原因,盛來運表示,經濟的潛在生產率下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都對二季度的經濟增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他特別強調,經濟增速的適度下滑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控的結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表示,經濟下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供給不足,出口在擠出水分后,增速明顯下降,出現負增長,GDP增速如果低于7.5%則較為敏感,政府需要出臺一些措施穩增長。
雖然速度回落,不過,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我國的經濟結構確實發生了變化。首先從產業結構看,數據顯示,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862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17037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12350億元,增長8.3%,比第二產業高出0.7個百分點。
從需求結構看,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45.2%,拉動GDP上漲3.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是53.9%,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
此外,昨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5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3%,比5月份上升0.4個百分點。1~6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0.1%,比1~5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展望下半年經濟形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內需恢復動力仍不足,下半年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三、四季度增速可能還會回落。不過近期高層已經釋放信號要避免經濟和就業滑出下限,并一再強調要促進內需如加快棚戶區改造等,在調結構和穩增長之間尋求平衡。
盛來運則有著比較樂觀的預期,“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動力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完成今年的發展目標應該沒有問題。”盛來運認為,中國經濟仍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之中,城鎮化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提升角度來講,都還有較大的空間,會釋放出極大的投資和消費的潛力。
盛來運還指出,中國仍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在由吃、穿生存型消費向住、行、教育、旅游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過渡,信息消費也有巨大的空間,消費成長的空間還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