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7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為4個月來最低水平。
“這是制造業PMI連續9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表明我國制造業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可能繼續回落。”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指出,從歷史數據看,6月制造業PMI回落也存在一定季節因素。不過,小型制造業企業PMI已連續15個月位于臨界線以下,這預示著我國經濟運行狀況錯綜復雜,需要密切關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6月份制造業PMI回落,表明未來經濟有一定下行壓力。1月至5月份投資、消費增長大體平穩,剔除熱錢擾動因素出口實際增速也未大幅下滑;企業庫存水平是歷史低位,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穩增長的政策效果還在進一步顯現之中,經濟增長仍然在趨穩過程中。”張立群說。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報告也認為,當前經濟仍然保持平穩增長的基本特征。從整個二季度看,各月PMI保持50%以上水平,均值為50.5%,表明經濟整體運行平穩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化。
專家認為,數據表明企業對未來信心變得更加不足,而就業指數也達到了歷史同期新低,表明經濟繼續下行的趨勢還非常明顯。但也呈現出積極因素:小企業經營呈現回升跡象,小型企業PMI指數為48.9%,雖仍處在50%以下,但環比回升1.6個百分點;社會庫存仍在繼續減少,產成品庫存指數繼續回落至48.2%的水平;購進價格指數持續低位,企業經營負擔明顯減輕,訂單需求整體處于溫和增長的區間。
“從數據看,宏觀經濟在二季度保持7%以上的合理增長區間是有基礎的。但當前經濟增長也出現了一些新因素,主要是產能過剩和產能釋放過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分析指出,在目前這種形勢下,穩增長要立足于控制產能過快釋放,保持供需基本均衡。
值得關注的是,6月份官方PMI和匯豐PMI保持了相同的下行走勢,且下降幅度大致相當,這反映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從指數所處區間看,二者又處在不同區間。官方PMI仍在榮枯線之上,表明我國經濟仍在繼續增長。
此外,坊間普遍認為“近期引發市場震蕩的流動性緊張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在6月PMI指數及各分項指數中尚未有所體現。不過,隨著信貸狀況趨緊,投資增長放緩可能在明年更明顯。
“在科學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同時,更要通過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激發市場活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優化的市場環境,這比投入一筆資金,審批一個項目的意義和作用更加深遠。”蔡進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