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前一段國企改革是創造紅利,今后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就是釋放紅利,要加快完善近年來實施有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鼓勵企業盡快脫離非戰略性資產。
文|李保民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主任
實際上,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一直把并購重組作為一項重要的改革發展任務來落實。當前迎來一個大的曙光,可以說,現在是實施并購重組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好時間。
2013年,很多高新技術將在這一年取得決定性的進步,全球范圍內的多點合作、交叉合作正在從初見端倪到清晰,其中蘊含著一系列革命變化,包括并購重組與產業的轉型升級,將對企業競爭力、行業競爭力、國家競爭力產生深遠影響。例如3D打印技術可以隨意生產個性化產品,實現定制制造的大規模化,這種模式一旦出現,將成為新的方式。
據此,有專家預測,數字化制造模式的原材料使用僅為傳統生產方式的十分之一,能源消耗、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通過網絡平臺直接定制交易費用降低,傳統的勞動力成本和資源能耗消耗的比較優勢在技術創新和智慧創意等新的核心競爭力沖擊下將會喪失,由此,眼下備受危機困擾的發展經濟,在經歷了工業化和去工業化之后,將完全可以經過再工業化,進而完成其后危機時代的經濟轉型。
并購重組是國有企業做強做優的內在要求,對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一系列變革,不能僅僅局限在生產組織方式和生產方式變革方面,更深層次的是管理方式變革,是資源配置的變革,未來是否會出現新的企業制度,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是否還是單純的生產和購買的關系,未來員工與企業、即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生產要素和外延要素的擴張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對未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預測與判斷,對于中國企業乃至熱衷主導經濟發展的各級政府的重要提醒,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已經到了時不我待的關鍵時刻,必須盡快放下傳統的思維和狹隘的既得利益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緊緊抓住當前實體經濟復蘇的時機,把不該管的放下,在促進民間投資提高就業、激發經濟方面做出成績,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切實打造出中國經濟升級的方式。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大幅增強,粗放型發展方式得到很大的改變,資源利用總量不斷增加,對外依存度逐步提高。與此同時,資源的利用效率相對偏低,環境問題逐步突出。中國企業應進一步認清面臨的風險挑戰與戰略機遇,緊緊抓住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時機,把轉型升級的重任作為自覺性應對,加快企業并購重組的步伐。
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內容。首先,加大國有企業資源整合、兼并重組的力度,指導企業加大改革的力度,廣泛引進各類資本,加快實現股權多元化,重點培育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如果說前一段國企改革是創造紅利,今后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就是釋放紅利,要加快完善近年來實施有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鼓勵企業盡快脫離非戰略性資產。
其次,是要重新合并企業的主業,沒有把房地產設定為主業的公司要繼續清理,堅決制止非主業投資,抓緊清理長期不盈利、不分紅的企業項目。
最后,對于產能過剩的大項目,嚴格控制成本,減少同業無序、無效的競爭。在企業并購重組時,要防止盲目投資,特別是借轉變發展方式和企業轉型升級之時,投資并購與主業不相關的業務,盲目投向能源、礦產資源、金融證券和房地產、煤化工等熱點領域,進一步加強非主業投資項目的管理。并購重組的投資活動必須以戰略規劃為導向,緊緊圍繞主營業務與企業戰略相匹配,避免盲目向上下游產業過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