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沙特和俄羅斯在10天前的5月15日發表聯合聲明,呼吁并表態支持延長減產協議9個月至2018年3月31日,這一重磅消息立馬引發國際原油價格大漲,紐交所原油期貨盤中最高觸及49.66美元/桶,并在5月20日重新回到50美元/桶之上。這項延長減產協議的提議將在今天的歐佩克會議上討論,但是即便通過了延長協議,油價也僅僅是能夠保證不跌破50美元/桶而已。
這是因為國際經濟對原油的需求還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再加上美國放開原油開采后,其頁巖油和石油的生產能力極大,每年約9億噸,必然對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形成較大壓力。幾方博弈的結果就是50美元/桶。明年3月31日后,如果歐佩克不再延期減產,如果國際經濟仍然未現反轉態勢,那么石油價格就可能再次跌破50美元/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國需要石油跌價換取美元升值。
所以,我們不要把特朗普推行的“優先能源計劃”簡單地理解為美國要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而實現特朗普競選總統時提到的“獨立能源計劃”,美國利益!這句現任總統的口頭禪才是根本。美國的核心利益還是要維持強勢美元,因為讓美元回流美國,即我過去說過的讓美元帶著別國豐厚的利潤回流美國才是美國的最大利益,而讓石油跌價恰恰是讓美元升值最好的辦法,不次于美元加息。
包括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你以為特朗普把美國企業所得稅從35%降到15%僅僅是為了給美國企業減負?當然,包括他為美國家庭降低個人所得稅在內的所有減稅政策毫無疑問都會給美國經濟帶來變化,但最大的變化將是,美國跨國企業建在國外的工廠會陸續遷回本土,從而把美元帶回美國;不僅如此,就連外國的企業也愿意把自己的企業建在美國,這就是人民日報為什么說特朗普在打稅務戰。
所以,對于美國用美元賺取別國財富的本質我們一定要認清,這是美國建國后的第一位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創造出來賺錢竅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法國總統戴高樂看透了,他說:“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它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上世紀60年代歐洲的經濟狀態就如同今天的發展中國家,今天的發展中國家正在上演當年歐洲的故事。
我早就說過,美國1971年廢掉布雷頓森林體系,讓美元與黃金脫鉤,并在1973年通過挑起中東戰爭完成黃金美元與石油美元的轉換。從那個時候起美金就不能叫美金了,只能叫美元,因為35美元再也換不回一盎司黃金,美元的價值改由石油的價格來決定了,所以,直到今天,美元加息減息和石油漲價跌價都是美國調控美元貶值與升值的工具,并通過這兩個工具放出美元或收回美元。